课程思政示范课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简介:如何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在运营、决策和战略等维度更加重视信息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有什么用”和“怎么造”等问题,并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运作的重要影响以及企业如何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获得竞争优势。本课程从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典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若干拓展等五个方面系统介绍相关内容。除传统知识体系和相关内容,本课程将着重介绍新技术背景下信息系统给管理和商业带来的影响和创新。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相关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既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又注重从管理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领会信息系统和新兴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支撑作用。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理解信息技术与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为方便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本课程参考教材每个章节均附有课程思政融入建议,另有配套的在线课程,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
课程思政示范课 《会计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课程主要阐述会计信息的作用、产生方法、产生过程和解读分析。课程通过上市公司的综合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决策的能力。同时,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显性教育与系统教育的系统融合。本课程2021年被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思政示范课 《基础会计学》
课程简介:暨南大学《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有历史传承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自1925年“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在暨南大学创办会计学专业起,即开设该课程。经过几代会计人的不懈努力,该课程1998年被遴选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4、2005、2007年先后评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同年,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邀请,宋献中教授带领课程团队开展全国高校教师《基础会计学》网络教学培训。2020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课程思政:一是宏观视角,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战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二是微观视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偏重于学生个人修养。并借助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示范课 《市场营销》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本身含有很强的思政元素。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坚定落实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推进“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新理念,结合学校建设“侨校+名校”的总体战略,通过线上线下、案例讨论、实践项目落地等教学方法,把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具备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营销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拥有国际视野、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思维,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示范课 《工程经济》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通识类课程。课程以强化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内在纽带、以项目经济评价与可持续评价为核心、以创业计划书编写为综合应用,帮助理工科大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建立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备运用系统思维评价、选择和实施项目技术方案的初步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应承担的技术创新使命、经济使命和社会责任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思政示范课 《行政监督》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内容是以“学习权力监督理论、提升爱国思想自觉”的育人目标,研究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腐败的生成及演化机制,探寻廉洁公共行政的可能;引导学生树立廉洁意识,提高识别腐败、监督腐败、遏制并打击腐败的技能。培养学生从系统思维和大局意识审视公共管理乃至国家治理全过程,依据客观事实引领学生对爱国主义形成自觉认同。课程特色是依托学校廉政研究中心的科研基础,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课程将专业教学延展到廉洁教育、国情教育,从廉政素材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廉洁价值宣传与廉洁文化的传播,结合专业教学谈理想信念、说道德修养,讲好中国廉政故事,提高立德树人效果。